宋朝也曾經試着鼓勵民間養馬。《宋史》記載:元豐三年春,以王拱辰之請,诏開封府界、京東西、河北、陝西、河東路州縣戶各計資産市馬,坊郭家産及三千缗、鄉村五千缗、若坊郭鄉村通及三千缗以上者,各養一馬,增倍者馬亦如之。顯然,城市戶家産要達到三千貫,鄉村五千貫,這才養得起馬。這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最後,擁有馬的數量,跟實際堪用的馬的數量還不是一回事。因為軍馬對馬的肩高有要求,必須在四尺三寸以上,在收時馬的齒限八歲以下。宋朝一次諸道上報合格馬匹數量的時候,數字很感人。
開封府界有四千六百九十四,河北東路有六百一十五,西路八百五十四,秦鳳等路有六百四十二,永興路一千五百四十六,河東路三百六十六,京東東路七百一十七,西路九百二十二,京西南路五百九十,北路七百一十六。
自己養不了,那就花錢買吧,宋真宗和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約為兄弟之國,維持了100多年的和平。盟約裡有一條,“雙方于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宋朝很富足,有遼國需要的茶、絹;遼國很貧瘠,能向宋朝供應的主要就是重要的軍事戰略物資——戰馬。
但後來随着宋人買馬越來越多,遼國人發現這些馬都用來裝備宋朝的軍隊了,導緻宋朝的軍力增強。因此蕭太後開始禁止向漢人賣馬,甚至不惜判處死刑。
從史料文獻的記載來看,宋朝在對外戰争中,有六百幾十場,其中六百次是防禦作戰,宋軍不動如山,斬敵20,自損800,敵軍羞愧而去,宋軍上報大勝。其他幾十場是純粹的戰敗,自行崩潰,損兵數萬數十萬。
缺馬啊,缺馬啊!勝則慘勝,輸則大敗!這就是步兵對上騎兵的悲哀!
跟人打仗,你打赢人家,人家騎着馬就跑,你隻能靠後面兩條腿追;你打輸了扭頭就跑,兩條腿哪能跑得赢4條腿,更何況人家有好幾匹馬換着騎……更不要說騎兵在冷兵器時代擁有的強大沖擊力了。
宋朝隻能依靠城池之利,看着城下騎馬的敵人來來回回,卻又不敢出城作戰,冷兵器時代,騎兵才是最厲害的兵種,步兵對抗騎兵,隻能依靠城池或者是自身裝備。
着名的就是北宋時期的捧日軍,是北宋禁軍中的四大主力軍隊之一,身上裝備的最為豪華的,有着堅硬的铠甲,最為犀利的弩箭,最鋒利的斬馬刀,但是就算是裝備了這麼好,也不敢出城去和敵人的騎兵野戰,那就更不要說守衛在邊疆的軍隊了,因為邊疆的軍隊還沒有這麼好的物質條件。
敵人來犯,宋軍依靠城池防守,宋朝是多次打赢了敵軍,但是無法形成有效的殺傷,因為敵人看到打不過了,沒有希望攻陷城池,就會退去,此時的宋軍隻能眼看的敵軍兵敗回去,但是沒人敢追,因為你隻靠二條腿,而是身上還穿着重重的铠甲,等你追到敵人的時候,你也已經精疲力盡了,這個時候要是敵人掉轉馬頭,隻需要一個來回的沖鋒,勝利就會變成失敗,而且身後的城池還有可能不保。
這也就是為什麼,宋朝對外作戰勝率奇高,但依舊不能開疆拓土,而且隻要失敗一次就是大敗的原因,因為沒有馬,隻能被動地打防禦戰,勝利之後無法擴大戰果,而敵人失敗一次就無所謂了,無非就是損失一點點人馬,他們輸得起,但宋朝輸不起,隻要輸一場,就丢一座城城池,甚至是幾座城池。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靈亂三國 尋寶全世界 今日宜可愛 我的江湖往事 廢柴黴神靠美食轉運 快穿之強勢追夫 隻想做個纨绔 那個男二上位了 四個大佬想攻略我 重生後成了大佬的小撩精 重生1984老婆孩子熱炕頭 系統助我重振大明 長生從娶妻開始 我靠演技征服全宇宙[穿書] 醉吻 我渣過的男主黑化了 養嬌嬌 在年代文裡逆襲 重生成豬,能吃就無敵 敗者暖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