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書

天下書>織明 > 第八十七章 願兩國邦交永固(第1頁)

第八十七章 願兩國邦交永固(第1頁)

朝鮮國三道水軍統制使柳琳,此時已是年近六十的老将,但他乃武舉出身,雖身材略顯矮卻很是精壯強幹,全無老态龍鐘之狀。

這時他身上穿着朝鮮武官袍服,雖與大明武官常服頗為類似,不過,他們的腰帶卻提得很上,與朝鮮國的女人裙子差不多。

他的身後側站着一些文職書辦,個個都是身着袍服腳着棉布軟底高腰靴,頭上戴着大檐帽。

而身後的李仁瞻、趙後亮、林慶業等諸位武将,确個個都是身披盔甲挺身直立,頗有些英姿。

此時,見到清國和碩睿親王多爾衮陰鸷冰冷的眼神看來,柳琳與其他蒙古将領、漢軍旗各将、外藩蒙古衆将都是一般,個個噤若寒蟬。

多爾衮的面上不動聲色,眼睛在他們身上打着轉轉,突然,停在了天佑軍統帥恭順王孔有德的身上,對他說道:“恭順王,天佑軍的紅衣大炮,最遠可以打幾裡?”

孔有德,字瑞圖,遼東蓋州衛人,原是鐵嶺礦徒出身,“長于弓馬,不識字”天啟元年後金攻占遼沈後,投為毛文龍麾下部将,毛文龍死後,又轉投登萊巡撫孫元化。

其後在崇祯四年時發動吳橋兵變,禍亂登萊、山東諸地,後明軍攻打甚急,孔有德與耿仲明轉而跨海投降後金,正是因為他們投降時帶着鑄炮的工匠,才使得鞑賊具備了自行鑄造火炮的能力。

奴酋黃台吉聞訊後,喜出望外,親率諸貝勒出盛京十裡相迎,并使用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見禮”相待,仍以他為都元帥,耿仲明為副帥,安置該部于東京遼陽府,使之自成一軍,稱“天佑兵”。

随後的崇祯九年,奴酋黃台吉改後金為大清國,封孔有德為恭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此刻,正領軍在松錦前線助戰。

現在他的天佑軍麾下炮隊兵士,就布置在西石門東側山腰處的娘娘廟炮陣上,他關心自己的部下将士,此刻心中也是緊張。

因适才漢軍旗的石廷柱、馬光遠等人對他多有譏笑之言,孔有德先是瞪了石廷柱等幾人一眼,心下冷哼不已。

他與尚可喜、耿仲明等幾個新投東虜之人,在清軍内部自成一系,與石廷柱、馬光遠等先期投虜的諸人,向來不和,且矛盾不平日就是明争暗鬥不斷,新舊之争異常激烈。

然清國内部卻對此視而不見,包括奴酋黃台吉也是如此,對于他來講,漢軍旗與天佑軍、天助軍之間有矛盾才好,隻要這種矛盾不使在作戰之時,就無所謂。

相反,若是漢軍旗與天佑軍、天助軍如鐵闆一塊,好得跟一個人似的,恐怕黃台吉就會是最着急的那個人了。

孔有德瞪了石廷柱一眼後,根對他臉上哆嗦着的橫肉跟本不看,卻十分恭謹的對多爾衮回道:“回睿王,天助軍新鑄的紅衣大炮,可以打到四、五裡外。”

多爾衮聞言,登時眼前一亮,随後又追問道:“四、五裡處,可打得中目标嗎?”

孔有德凝神細思良久,才緩緩搖頭回道:“難,如果是在三裡之内的目标,确是有些把握,至于三裡以外,不過是碰運氣,看天意罷了!”

石廷柱似乎抓到了機會,在一旁對孔有德譏諷道:“恭順王,這還一炮都沒打過,你就說沒有把握。這豈不是長明狗的志氣,滅我大清國之威風!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十五天未知命運  皇後許氏  反派女王她出山了+番外  弟弟從來不用哄  他沒說分手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陷阱呢  時光不浪費[校園]+番外  再愛一次  相互依戀  狂戀他[娛樂圈]  重生學院  穿越成為腹黑權臣的掌中嬌怎麼辦  獠牙  千年老樹之我的三國夢  月下村gl  臭弟弟,下山來禍害你師姐啊  逃離明尼蘇達  遺落人間  似雪照君顔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