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書

天下書>從盤點古代巾帼開始[曆史直播] > 94 愛與不愛(第1頁)

94 愛與不愛(第1頁)

“石慶本身是個博學但忠厚的老實人,做為皇子的啟蒙老師和少年時的品德老師非常适合,他教導太子教的不錯,沒有什麼過錯。可為什麼我說他是苦勞呢?他可以教導太子知識、品行,但這個教導缺了一部分。”

“這一部分是石慶所沒有的,就别說教授太子了,因此不認為這是他的過錯,可缺了這一角,功勞就是成了苦勞。那麼石慶和他的學生劉據缺的這一部分是什麼?是城府、謀略,是帝王心術。”

“回到之前用過的詞,劉據太‘天真’了,在面對一些奸猾狠詐之徒上經驗嚴重不足。可劉據的這個缺點最大的根源并不在他的老師身上,而是生活經曆。與扶蘇和李承乾相比,劉據的童年是最幸福的。”

“扶蘇的童年和少年正是嬴政專心統一天下時期,對于孩子哪怕是最看重的長子,關注也是非常有限的。嬴政沒有皇後,且根據推測扶蘇的生母是楚姬。以扶蘇生母的身份和立場很難去補他成長和做為未來儲君的教育過程中,父親缺位所帶來的問題。”

“再說李承乾,李承乾的童年是父親征戰以及奪嫡的關鍵時期,同樣父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是嚴重缺位的。不過比扶蘇好一點的是,李承乾有個好母親。長孫皇後是李世民舉案齊眉的原配,深得信任,可以放手教育李世民的繼承人。”

“長孫皇後很好的補足了李承乾童年父親在成長中缺失的問題,并且将李承乾兄弟之間的關系處理的很好。故此早年的李承乾是有很多贊譽的,怎麼看都是個聰明可愛的小太子。李承乾的悲劇在于他不是長孫皇後的獨子,而長孫皇後死的太早。”

“相較于長孫皇後,年輕的唐太宗顯然不太會養孩子。雖然說後來的李治養得不錯,但别忘了養好李治的前提是廢了李承乾、李泰兩個嫡子後吸取教訓,才養好了李治這個小号。且這小号吧,我估摸着唐太宗死之前都不知道自己養成功了。”

李世民對上李承乾和李泰黑亮的眼眸,略有些尴尬。

“相較于扶蘇、李承乾,劉據的童年是相當幸福。首先他是漢武帝甚至是漢武朝期盼了十幾年才得的小太子,童年的劉據絕對是漢武帝的掌中寶,還有個善戰卻低調内斂的舅舅,地位穩固無人可以動搖。”

“衛青、霍去病這對大漢的絕世将星,在戰場上有戰必勝,下了戰場卻十分低調,不管是溫和内斂的衛青,還是被說性格跋扈的霍去病都不是會結黨營私的性格。舅舅和表兄在世時,可以說是一點沒有給太子拖過後腿,隻有無限增益。”

“這樣的外戚,在整個曆史上,你找不出第二個了。低調不惹事的外戚有,但也沒本事。有本事的外戚有,但往往也善于招惹各種麻煩。”

“到了母親色衰愛弛,有弟弟陸續出生,劉據已經被封太子。漢武帝雖然會寵愛年幼的孩子,但他的寵妃更新換代快,寵愛的幼子也換的快。可以說是鐵打的皇後和太子,流水的寵妃和幼子。”

“哪怕武帝偶爾凡爾賽一下嫌棄太子性格過于溫和,但也就是嘴上嫌棄一下。旁人剛生出一點心思,表兄就給捅破天了。”

“奪嫡的心思還沒萌芽,漢武帝啪一下給滅了,還讓衛青出面去寬皇後和太子的心。許多人覺得漢武帝讓衛青去告訴皇後自己沒有真的不滿太子是安衛青的心,但我覺得這是想多了。就漢武帝那任性的性子,才不會這麼體貼呢!”

“武帝是個非常任性的人,他用謀多是陽謀,就是那種你一看就知道皇帝沒安好心,但又拿他沒辦法。哪怕他想粉飾太平時,用的理由都非常随意,讓你一聽就知道糊弄你的。比如剛要重要栾大時,為安栾大的心不承認李少翁是他殺的,就說李少翁吃馬肝吃死的。”

“李敢死了,他想要粉飾太平,需要給朝臣一個交代,就說李敢鹿觸而死。你們信不信我不管,反正我說鹿觸,李敢就不是他殺。對于他不在乎的人,他根本不在乎你的感受。他會在乎衛青的感受,為皇後和太子的不安而進行安撫,恰恰就是他還寵愛太子的明證。”

“當然相較于安衛青的心,更多還是重視太子。中國人文字和語言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一個父親在外吐槽自己的兒子,是可能厭棄這個孩子了,但更可能是簡單的凡爾賽,又或者是孩子還沒達到期望值,而非不愛孩子了。”

“漢武帝遺憾太子的性格不夠強勢,不影響他對太子的寵愛。實際上,尚未老邁的皇帝寵愛兒子可以說非常誇張。衛太子剛及冠,他就給兒子舉辦了盛大的冠禮,精心給太子營建博望苑,以防太子因居于内宮與外面的人往來不便。”

“‘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八個字簡直是在明晃晃對外宣布,我兒子成年了,你們還不快來投靠。這樣的寵愛,在所有太子中是非常稀少的。康熙的太子那是備受寵愛吧?但太子一生都被拘束在狹窄的毓慶宮。”

“又比如李承乾,想要修繕一下太子宮蓋個房子立即就被老師指着鼻子罵秦二世了,唐太宗還覺得老師管教的好。要是說初唐國家不富裕,勸誡太子節儉這沒問題。”

“關鍵似乎又不是大唐窮到太子不能修房子的緣故,同一年李承乾的弟弟李泰被賞賜了‘居地三十頃,周回十七裡’的芙蓉園。而且太宗還為李泰設置文學館,自行招引學士。這是什麼概念,唐太宗也像漢武帝一樣寵愛過兒子,不過不是太子李承乾。”

“這種差别對待,無怪李承乾要發瘋。”

“相較而言,作為武帝唯一嫡子的劉據就要幸福多了。雖然劉據的母親衛子夫不像長孫皇後那麼得丈夫寵愛,但武帝的寵妃就像韭菜割了一茬換一茬,沒有一茬能夠長到危險太子的地步,且包括鈎弋夫人母子。”

“在太子死前,武帝雖然寵愛幼子,但并沒有動過廢長立幼的念頭。畢竟他已經古稀之年,心裡非常清楚廢長立幼的風險。隻是一切發生的太快,快的在他醒悟過來時,一切都已經不可挽回。”

“有句話怎麼說的呢?在沒有外來危險時,父親就是孩子最大的危險源。在漢武朝,對衛太子存在危險的不是任何一個寵妃和弟弟的虎視眈眈,而是君父老糊塗了。然這都是後話,在武帝因老邁與太子生嫌隙之前,對太子的寵愛是直接以行動表達的。”

“總的來說,衛太子的童年,少年、青年都是個幸福的孩子,他的不幸源自于舅舅、表兄早逝,父親老去。年邁的皇帝就像那獅群中老邁的獅子王容不下其他壯年雄獅了。相較于自己一死就可以繼承自己一切的太子,他們便更樂意寵愛年幼無害的幼子、信任以為隻能依托自己的内侍和酷吏。”

“在某些方面,人性與動物竟沒有區别。漢武帝這樣并非個例,如李隆基、康熙、乾隆等長壽君王都做過這種事。我們常說以史為鑒,但實際上有多少人能夠做到以史為鑒呢,更多是一次次重複前人的錯誤罷了。”

“再說劉據,童年幸福,或者說被愛的孩子——記住是被愛,不是被溺愛。正常情況下,有愛滋養長大的儲君不容易成為暴君,會更具有仁愛之心。但不進行一些預防性教育的話,也會對危險缺乏足夠的警惕,不了解社會的險惡,想象不出人性之惡可以多惡。”

“為什麼我反複說劉據輸在天真和不知世情險惡上呢?前面提到,衛子夫告訴兒子請父親誅殺記恨他的小人,劉據說,我爹超賢明,超愛我,才不會聽信讒言。可以看出劉據不僅對他的皇父有種盲目的信任,還對潛在風險沒有足夠的警惕。”

“自古以來離間計都是經久不衰之事,離間計不僅适用于國與國,君與臣,也适用于父與子。父與子本該是最緊密的關系,不然怎麼會有智子疑鄰的成語呢?”

“智子疑鄰是說《韓非子·說難》中的典故:宋國有個富人的牆被雨水毀壞。他的兒子和鄰居都提醒他牆不快修好,容易遭賊。當晚家中失竊,富人就覺得兒子聰明,懷疑鄰居是賊。這個故事說的是人的親疏遠近,因此常有言道疏不間親,即關系疏遠者不參與關系親近者的事,亦不能離間關系親近的人。”

“但這種常理卻不适用于上位者,尤其是君主。權利會将人的天性泯滅變成一個怪物,君王往往愛手中的權利勝過一切,父母、兄弟姐妹、妻妾子女反目是家常便飯。他們大多多疑,即便是至親也不能托付全部的信任。”

“可稱孤道寡,高處不勝寒的滋味并不好受,所以他們就會挑選自己心裡其實不太看得起,但對方在他眼中卻無害的存在來托付信任。這個人可能是寵妾、佞臣,但更多是宦官。宦官尤其是被閹割的宦官,在他認知中是無根的浮萍,一切都依靠君王的菟絲子。”

“其實不然,宦官除了身體殘缺,與男人、女人并無區别,他們也有欲望。對權、對錢、甚至是女色,即便身體殘缺也無法阻止人對于酒色财氣的欲望。是人就會有私心,有的人可以克制這種本能的私心,有的卻是放縱。”

“一個人可信不可信取決于品性,而非身份是男人、女人或是太監,也不取決于他是文官還是武将,勳貴還是外戚。所謂男人、女人、太監、文官、武将、勳貴、外戚,都隻是身份的标簽,與一個人的本性及品行道德标準沒有任何關系。”,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浪蕩江湖之将軍宴  狐孽  釣系團厭将軍努力變身遊戲人氣王  [紅樓]小鞋匠的奇妙之旅  我玄奘,殺盡西天佛  直男宿主被反派強制愛了  浪蕩江湖之暗相思  浪蕩江湖之任俠  是狼不是狗  小白大戰酷斯拉  支支吾吾喜歡你+番外  陛下,你也不想秘密被人知道吧  給三國人物直播曆史[三國盤點]  警察抓小偷  快穿:我和虐文主角搶老婆  天使在哪裡  佛系小蚌珠  六零美食養家記  穿越之惡女種田手冊  雪下的異域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